?“北交所的投資者資金門檻應高于創業板”
2021-09-09 11:08:00 來源:法治日報·法治周末
視覺中國
“要想交易投資活躍,就要降低資金的門檻,但這不利于提升投資者的風險承受能力;而要提升風險承受能力,就要提高資金門檻,而這樣不利于交易投資的活躍。北交所需要在這對矛盾中求得一種微妙的平衡”
法治周末見習記者 楊代媛
法治周末記者 仇 飛
“新三板人”等待了多年的北京證券交易所,終于在服貿會上得到官宣。
中央財經大學法學院教授、中國法學會證券法學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邢會強表示,作為最早研究新三板的法律學者之一,他早在2015年就在其專著《新三板市場建設法律問題研究》的后記中提出將新三板設立為北京證券交易所。
“我在提出這一設想后的很長時間內,很多人都認為不可能,而現在,我也沒想到這一設想這么快就實現了?!毙蠒姼嬖V法治周末記者,他一直致力于研究推動新三板的改革發展,從新三板掛牌公司的公開發行到設立北京證券交易所,都一步步變成了現實。
北交所設立的四大意義
邢會強認為,北京證券交易所的設立有四點意義。
對于新三板來說,由精選層平移成立北京證券交易所,有利于吸引更多的資金進入精選層。對于公募基金來說,他們投資于證券交易所是沒有任何障礙的,但投資于以前的精選層卻有障礙,所以,現在即便是變一下名稱,但其實宣告了精選層的法律性質由“證券交易場所”變成了“證券交易所”,一個“場”字之差,便天壤之別,有利于吸引更多資金進來。此外,北京證券交易所設立后,北京證券交易所的新增上市公司由在新三板創新層掛牌滿12個月的掛牌公司產生,有利于增加創新層的吸引力。這有利于進一步鞏固新三板的改革成果。
對于北京來說,設立北京證券交易所補齊了首都金融的短板。“北京此前有了金融法院,現在又有了證券交易所,進一步完善了國家金融管理中心的功能?!毙蠒娬J為,倫敦、巴黎、東京都既是首都也是國際金融中心,首都的功能定位與國家金融中心并不矛盾,北京也是名副其實的國際金融中心。
對于整個中國北部來說,北京有了證券交易所,能夠有效地輻射廣大北部地區,包括華北、東北、西北等。北京證券交易所與東部的上海證券交易所、南部的深圳證券交易所形成三足鼎立格局,優化了整個中國的金融布局,中國北部地區的企業上市不必“孔雀東南飛”,這有利于北部地區經濟的發展。
對于整個中國來說,北京證券交易所的設立,有利于全中國的中小企業的融資,進一步完善了我國的多層次資本市場,同時也宣布了8年以來新三板的試點、運行是成功的,如今精選層華麗轉身了。
如何建好北交所?
北京證券交易所具體如何建設?精選層現有的各項制度將會怎樣?現有的市場格局會迎來哪些變化?
證監會給出了明確答案:嚴格遵循證券法,按照分步實施、循序漸進的原則,總體平移新三板精選層各項基礎制度,堅持北京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由創新層公司產生,維持新三板基礎層、創新層與北京證券交易所“層層遞進”的市場結構,同步試點證券發行注冊制。
邢會強認為,目前亟需解決的問題在于是否降低投資者的資金門檻,如果降,門檻設為多少為宜?
“目前,科創板的資金門檻是50萬元,創業板的資金門檻是10萬元。北交所又該設為多少呢?上??苿摪宓?/span>50萬元門檻偏高,導致了科創板的交易不夠活躍。但我不認為北交所應該像創業板那樣采取10萬元的門檻?!毙蠒姳硎?,北交所目前的企業規模小、風險大,應采用高于創業板的投資者門檻,估計會設立在20萬元至50萬元之間。
邢會強告訴法治周末記者,交易投資與投資者的風險承受能力是一對矛盾。要想交投活躍,就要降低資金的門檻,但這不利于提升投資者的風險承受能力;而要提升風險承受能力,就要提高資金門檻,而這樣不利于交投的活躍,“北交所需要在這對矛盾中求得一種微妙的平衡”。
激發活力的改革帶來哪些提升
近年來,中國資本市場的一系列改革從未停歇。
邢會強表示,這次“設立北京證券交易所”正是新三板改革的深化延續,而改革必將為新三板市場發展帶來新的提升。
一方面是法律地位的提升。“從交易場所的一個市場層次變成交易所,提升了法律地位,體現了資本市場對中小企業服務的升級?!?/span>
另一方面是服務中小企業能力的提升??梢灶A期,以精選層為基礎組建北京證券交易所,將產生一個服務中小企業更加高效、更加專業化的平臺。這將有利于打造“創投基金和股權投資基金-區域股權市場-新三板-交易所市場”的全鏈條支持體系,為中小企業科技創新暢通直接融資路徑。同時,這也有利于破除部分機構投資新三板精選層的政策障礙,改善市場流動性。